2020年9月中旬,中國向世界承諾2030年碳達峰、2060年碳中和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,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。在前進的道路上,如何減排不減生產力,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,是所有工程機械領域人追求的目標。徐工叉車用綠色、安全、智能的發展理念,成功駛上“雙碳”發展的快車道。
技術升級,清潔能源占據C位
近日,《人民日報》刊發產經觀察專欄文章《小叉車攀上新高峰》,報道以徐工叉車為典型例證,探問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如何把握數字化、智能化、國際化發展機遇推動叉車行業“高原之上再攀高峰”。
近年來,隨著我國新能源叉車市場的迅猛發展,鋰電池行業迅速成長。“毫無疑問,我國的鋰電池行業已位居世界前列。強大的配套能力、穩定的產能,為國產鋰電池叉車的問世提供了機遇。”徐工特機副總、營銷公司總經理胡斯勒說。鋰電池叉車勢頭正猛,徐工又將目光轉向下一代技術。
“無論是鉛酸電池還是鋰電池,都需要充電,一定程度上影響叉車的工作效率。而氫燃料電池加氫速度快,可讓叉車長時間持續工作,性能完全可與內燃叉車媲美。”胡斯勒介紹,徐工正在全力研發氫燃料電池叉車,目前樣車已經下線。
錨定“雙碳”目標,徐工不斷優化產業布局,契合當前叉車新能源綠色轉型需求。從鋰電叉車到氫燃料電池叉車,再到大噸位電動叉車,一次次產品升級的背后,是徐工強大的技生產制造能力,更是深厚的技術研發實力。
模式創新,海內外齊發力
2022年年初,“共享新能源叉車項目”在濟南市萊蕪區成功落地,近千臺徐工新能源叉車被投放到當地市場,逐漸取代內燃叉車。在非道路移動機械領域,實施“共享新能源叉車項目”,是徐工新能源叉車聯合當地政府踐行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的創新之舉和有力舉措,也在工程機械領域引領新的風尚。
隨著全球叉車市場逐漸向新能源、自動化發展,徐工已搭建出完整的叉車生態系統,為全球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方案。
徐工叉車創新性提出“海外倉”建設模式,依托徐工國際化進程,徐工叉車與徐工進出口、徐工電商三方聯動,打造徐工叉車新型“航空母艦”,助力海外新能源叉車蓬勃發展。
久久為功,徐工叉車將不斷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,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,既立足當下,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具體問題,積小勝為大勝;又放眼長遠,把握好降碳的節奏和力度,推動新能源叉車高質量發展,不斷邁上新臺階。